選擇性緘默症
你的孩子明明會說話,可是卻時常在需要說話的時候不說話嗎?
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複雜的焦慮症,進而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場所影響到一個人的說話及溝通能力,而每一個緘默症個案的程度也有所不同;也就是說,有些成人會孩子會在特定社交場所完全不講話,有些可能使用氣音說話,有些可能只和特定的人說話。通常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會在學校不說話,並且影響到學習上,課業上,及社交上的表現。由於選擇性緘默症的患病率非常難預估,在此就先不提供數據,不過大部分研究顯示:選擇性緘默發生在女孩的比例高於男孩(Cunningham, McHolm, Boyle, & Patel, 2004; Dummit, Klein, Tancer, Asche, Martin, & Fairbanks, 1997; Kumpulainen et al., 1998)。
根據『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』第五版(DSM-5),選擇性緘默屬於焦慮症的一種。以下為診斷標準:
在需要說話的場所(例如:學校)持續無法開口說話,而在其他場所(例如:家中)又能正常表達
無法說話的情況影響學習,及職能上的表現,甚至是人際溝通
此情形超過一個月(不包括剛開學的第一個月)
不開口說話的原因並非對語言的不熟悉或是不習慣
不開口說話的原因並非患有其他溝通障礙(例如:口吃),廣泛性發展障礙,精神分裂/思覺失調,或是其他精神疾病/障礙。
許多選擇性緘默的孩子伴隨著社交恐懼及社交焦慮,以下為焦慮的症狀:
缺少眼神接觸
過度依賴父母
常常不笑,面無表情
哭鬧
舉止僵硬不自然
躲藏的行為
拒絕/避免談話
無法在公共場所吃飯,使用洗手間
目前研究並指出,選擇性緘默症並非“單一”原因造成,而是許多因素相互影響。
以下為可能導致選擇性緘默的其中之一的因素:
相關的焦慮症(例如社交恐懼,分離焦慮,強迫症)
有選擇性緘默症及焦慮症的家族史
有家族史卻有受到環境影響例如鮮少社交機會,鼓勵躲避行為
天生害羞及怕生的氣質
即使許多年幼的小朋友就患有選擇性緘默,但大多孩子在5-8歲之前才確診
透過治療能改善選擇性緘默,例如家庭治療,藥物治療,行為治療,社交技巧訓練,綜合治療…等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