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以優勢為本的介入模式




我時常在開始上課之前都會收到許多過去或近期的評估報告,然後真正遇到孩子的時候我都會很震驚,報告裡面的孩子,真的是我眼前的孩子嗎?

家長也會時常對那個報告裡形容的那個孩子感到困惑,「這真的是我的孩子嗎?」「真的有這麼差嗎?」

明明這些孩子有這麼多美好的優點和長處,為什麼當人們談到語言障礙、自閉光譜,或是其他非神經典型特質時,常常都只聚焦於「缺陷」或「不足」,但我更希望我們能關注、並支持每個孩子其獨特的優勢。


以優勢為本的介入方法,強調的是我們如何運用個體獨特的優勢來克服挑戰、支持孩子的成長。

神經多元人士面臨的困難,應透過改變和重塑環境來解決,像是去除對神經少數群體的污名。同時,透過提供個體多種溝通方式、技巧和輔具,並找到他們最真實、自在的溝通方式。

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傾聽、理解他們的聲音,真正地去支持每一個人,提供更符合自身特質的學習方式。與其想要「修補」所有的不足,我們是否可以將改善生活品質為主要介入目標呢?

所以這篇文章想分享,如果你想要嘗試支持神經多樣性,不仿可以試試「以優勢為本」的介入方式喔!


 

與傳統的醫學模式不同,以優勢為本的介入模式強調利用每個人獨特的優勢來克服挑戰,同時讚賞他們獨特的特質和能力。

例如:許多自閉光譜的個體對於圖像處理或視覺理解比較強,我們就可以透過將許多概念視覺化,來幫助自閉光譜人士學習。

與其側重與每個人的不足,或是找出「缺陷」,我們應去思考如何因材施教,協助提升個體的生活品質。



假定能力

假定能力是以優勢為本介入方式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,因為社會常常錯誤地假設身心障礙者、或是不同神經典型的人,在認知和學習能力方面存在缺陷。

無論口語能力高低、什麼診斷,每一個體都應被視為有話想要說、有學習能力並具備優勢或長處的。

例如:當我們看到有肢體障礙的腦性麻痺者,我們應預設這些腦麻者是有話要說,有學習溝通、新技能的能力;當我們遇到無口語自閉光譜者,我們也不能因為他無口語,就錯誤的預判他沒有溝通或是學習的能力。

我們要做的是,提供不同的溝通方式(如:溝通輔具),教導個案和身邊的照顧者,找到適合每一個人的溝通、學習方式。

推廣「假定能力」,策略包括:

  • 溝通時使用適齡的語言和語氣

  • 假設個體有能力學習適齡技能

  • 避免在個案面前替他們發言或談論他們

  • 嘗試理解那些「問題性」行為背後的原因、溝通功能

  • 在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,不要預設他們缺乏理解力

  • 通過多種方式促進溝通

  • 支持每一個體的優勢與長處



自我決策

自我決策是以優勢為基礎的評估與介入中的關鍵概念之一。

它指的是無論身心障礙類型、程度,每個人都應在介入時有主導權,擁有追求目標、決策、面對挑戰及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。

為了保護和倡導發展障礙者的權利,美國2000年聯邦發展性障礙援助與權利法案(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ssistance and Bill of Rights Act of 2000)中將自我決策定義為:

在適當協助下,讓發展障礙個人在參與決策時,擁有以下能力和機會

  1. 擁有溝通和做出個人決定的能力和機會

  2. 對服務/治療的強度、協助類型、支援有溝通、和掌控的機會和能力

  3. 有權掌握資源以爭取、獲得所需的服務、支援和其他協助;

  4. 有參與社區/團體活動並為其做出貢獻的機會;

  5. 獲得包括財務支持在內的支援,幫助自己及他人發聲,透過自我倡議的訓練培養領導技能,參與同盟組織,教育政策制定者,並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作用,進而對發展障礙人士產生影響





外在環境支持

以優勢為本的策略之一,就是利用外在環境的支持來促進個體的成長與學習,這和神經多樣性的核心概念相符合 ——強調尊重每個人的獨特特質,並利用外在環境支持來幫助他們發揮潛力。

例如:視覺支持 (visual support) 是幫助許多神經多樣性人士更好地理解和處理資訊的有效工具,神經多元人士可以更有效率得學習新知、了解例行常規,並提升可預測性,降低焦慮。

其他視覺輔助範例還包括:使用溝通平板,AAC溝通輔具,視覺時間表地圖,或是將概念視覺化,使用讀寫功能。

另外一個例子是提供支持不同感官需求的環境:例如調整燈光、控制音量、提供舒壓玩具、降噪耳機,設置安靜角落協助自我調節。



支持強烈興趣

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樣,支持每個人的特殊興趣是很重要的,特別是在許多自閉光譜人士身上,這些興趣往往表現為對某一些特定領域的強烈熱情,可能是數字,有可能是字母,也有可能是太陽系…可以是任何激發孩子熱情的人事物。

與其強迫孩子去接受沒有興趣的事物,或是強迫嘗試所謂神經典型的玩法(例如:不讓孩子拓展數字興趣,並強求孩子接受動物遊戲),我們可以將這些興趣融入介入和上課的過程,這樣不僅能增強社交互動和學習效果,還可以幫助他們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
例如,我有些喜歡電梯的孩子,我們上課時間常常一起在同棟辦公室的大樓搭電梯,在這過程中他不但學會了一些電梯相關用語,他也學會了在電梯門打開的時候,要先讓裡面的乘客先出來的社交禮數。我們也在上課的時候一起畫出我們想要的電梯設計,他練習告訴我這電梯要到幾樓,需要什麼按鍵,要什麼樣式,在這過程我們都可以做語言的引導喔!

動機 在兒童發展和每個人的學習中都扮演關鍵角色,透過結合興趣來促進參與學習,可以顯著提介入效果。

家長和老師也可以學習如何將孩子的興趣融入學業與社交活動,讓特殊興趣成為學習學科、音樂或生活技能的強大工具,同時促進同儕關係的平等發展。





以家庭為中心

傳統觀念裡都會認為老師、治療師、醫生就是最好的「專家」。

身為語言治療師,我們雖然在我們的領域有專業的知識,但是孩子的家長、照顧者,才是真正「孩子的專家」!他們一定比我們更了解孩子,知道他們想要什麼!

所以在介入、教學的過程,治療師們也要更懂的傾聽家長的聲音,家長也不要害拍提出觀點或疑問,千萬不要認為提出異議是在「挑戰權威」。

我們應更著重於與家庭建立合作關係:讓個案本身,家長或照顧者、與治療師共同參與決策、制定目標。

促進家庭為中心的合作方式包括:

  • 透過了解家庭對自閉光譜的經驗、文化和身份認同,推廣優勢為本的介入方法,並以協助以功能性的介入為優先考量。

  • 合作及制定目標時,秉持著「沒有我們的參與,就不要為我們做決定」的原則




以提升生活品質為主要目標

總結來說,以優勢為本的策略應該以提升生活品質為首要目標,而非僅僅專注於「修復」所謂的不足。

這些方法不僅能更好地支持神經多樣性,促進同儕之間的關係,還能幫助每個人發現並肯定自己的價值、提升自我效能,進而改善生活品質。

當我們強調個體的優勢與獨特性,我們便能創造一個更包容、多元的學習環境,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在這個社會立足和成長。


 

References:

  • Baron, S., Stanley, T., Colomina, C., & Pereira, T. (2019). Strengths-based approach: Practice framework and practice handbook. Department of Health & Social Care, 105.

  • Donaldson, A. L., Krejcha, K., & McMillin, A. (2017). A Strengths-Based Approach to Autism: Neurodiversity and Partnering With the Autism Community. Perspectives of the ASHA Special Interest Groups, 2(1), 56–68. https://doi.org/10.1044/persp2.SIG1.56

  • Dwyer, P. (2022). The Neurodiversity Approach(es): What Are They and What Do They Mean for Researchers? Human Development, 66(2), 73–92. https://doi.org/10.1159/000523723

Comentarios
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